2025/04/14 歐力仁處長短文分享【信仰中的軟弱與剛強】

2025/04/14 歐力仁處長短文分享【信仰中的軟弱與剛強】

  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是我最欣賞的牧師與神學家。他於1906年出生於德國,21歲完成博士學位,24歲取得大學教職。他最著名的生平事蹟之一是投身對抗納粹政權和參與刺殺希特勒,最後以失敗告終且被捕。潘霍華於1943年4月5日在家中被捕,在提格(Tegel)監獄服刑兩年之後被送至浮生堡(Flossenbürg)集中營受審,並於1945年4月9日被處決,年僅39歲。

  潘霍華被關期間寫了十首短詩,內容忠實地呈現出他在面臨生死的終極試探中,儘管內心焦慮不安,但是依然堅持信仰。其中一首名為〈我是誰?〉的詩令我最為感動。這首自我反省的詩讓讀者看他在獄中常常湧現「絕望的軟弱」和「信心的剛強」這兩種對立的情感。以下是該首詩的部分內容:

我是誰?人們常說:

我步出牢房,

從容、愉快、堅定地像紳士邁出自家豪宅。

我是誰?人們常說:

我和獄官說話,

自在、友善、清晰地像在發號施令。

我是誰?人們又說:

我忍受苦難,

平靜、微笑、驕傲地像個得勝者。

我真的是人們所說的那樣嗎?

只有自己心裡明白,

我不過像一隻籠中鳥,

不安、饑渴、軟弱,

好似被人掐住喉嚨,為呼吸而掙扎。……

我是誰?

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我?

今天一個樣子,明天另一副德性?

或者我同時具備雙重人格?

人前假冒偽善,

人後是卑劣、寒酸的懦夫?……

神啊,不論我究竟是誰,祢知道我屬於祢。

  事實上,獄中的潘霍華儘管內心不免焦慮,但依然藉由不斷地禱告、讀經、書寫(信、詩、短文)來堅固自己的信心,也透過書寫的文字,毫不掩飾地對上帝和親友表達他內心的真正感受。他的真誠、熱切與確信的態度,讓舉凡接觸到潘霍華的人無不深受感動。當年被納粹徵召到浮生堡集中營擔任獄醫並目睹潘霍華被處以絞刑的費許胡斯壯(H. Fischer-Hüllstrung)醫生,在二次大戰結束十年後回憶當天的情形時,如此說:

那天(1945年4月9日)清晨五點到六點之間,犯人們……被帶離他們的牢房,聆聽軍事法庭的判決。我透過營房中一間門半開著的房舍,看到潘霍華在脫去囚衣之前,跪在地上迫切地向上帝禱告。我深深地被這一位不平凡、令人敬愛者的禱告方式所感動……。到了行刑的地點,他再次作了簡短的禱告,然後勇敢而鎮靜地步上絞刑台。他在幾秒鐘之後去世。我當了將近五十年的醫生,幾乎未曾見過如此全然順服上帝而死的人。 

  從這位醫生的描述足以證明,儘管被囚的潘霍華天天期盼重獲自由,卻日日希望落空,但是最終還是以「信心的剛強」戰勝了「絕望的軟弱」。事實上,後世不但沒有任何人對潘霍華在獄中的軟弱表示輕視,反倒被他的堅強所折服。因為,對基督徒而言,唯有信心剛強的人才能在上帝和他人面前承認自己的軟弱。誠如保羅所說:「我……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或是飽足,或是飢餓,或是富裕,或是缺乏,都可以知足。〔因為〕我靠著那加給我能力的〔上帝〕,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2–13)

Close Menu